当前位置: 首页 >> 基层动态 >> 基层动态 >> 正文

社会实践如何“走新”更“走心”?这支“榜样100”全国优秀团队给出答案!

2025年02月16日 20:37 校团委 点击:[]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和“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重要指示精神,辽宁师范大学“红色薪火宣讲团”立足新时代青年政治引领核心任务,主动对标“强国复兴有我”主题教育要求,积极申报红色精神宣讲全国志愿服务。由中国大学生知行计划、青年影响力创新中心联合发布,团队获评“‘榜样100’全国优秀大学生团队”。自2024年12月起,宣讲团聚焦遵义会议精神与沂蒙精神,创新“红色故事+沉浸体验”宣讲模式,走进大连市4所中小学,通过AI数字化、志愿者招募、红色剧目等形式,让600余名学生在“听得懂、看得见、摸得着”的课堂中感悟红色精神的力量。
    为保障宣讲活动能够切实深入人心、发挥实效,团队多次组织召开内部研讨会议,认真研读宣讲资料,成员们各抒己见、反复交流,围绕如何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红色故事展开深入思考。经过精心策划与筹备,团队匠心打造了多个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专题活动。活动紧扣两大精神的核心脉络,从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事件到感人至深的英雄人物事迹,从红色精神的内涵剖析到其在当代的价值体现,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内,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让学生们在沉浸式的体验中深刻领悟红色精神的精髓。
   团队以团中央发布的宣讲资料为基础,运用 3D 数字人技术构建 AI 宣讲员“红星”,将人工智能与红色精神宣讲深度融合,依托 AIGC 智能生成系统,将遵义会议的战略决策、沂蒙精神的时代内涵转化为动态交互场景。在数字化情境体验中,“红星”通过实时智能应答,根据学生的提问进行互动和实时回答,让学生在参与中加深对红色文化的理解。AI技术的融入不仅打破了传统红色宣讲的时空局限,也让红色精神更深刻地融入青少年的心灵。
 
    根据青少年认知和兴趣特点,宣讲团创新开展 “红色文艺铸魂”活动。团队成员通过改编《沂蒙小调》等经典作品,将乐笛与小调巧妙结合,利用全屏投影展示沂蒙山与遵义会议会址的对比画面,构建“音乐+影像+史料”三维宣讲体系,让学生仿佛穿越时空,感受沂蒙山区军民鱼水情深的动人场景,见证军民携手、共克时艰的无畏精神。同时,宣讲员适时穿插讲解珍贵的史料,对历史事件、人物背景等进行深度剖析,使学生对革命先辈们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有了更深刻地理解。
    宣讲团不仅“输出”,更注重“唤醒”。宣讲团贯彻落实“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的重要要求,力求构建“高校—中小学”协同育人体系。宣讲团积极开展“红星宣讲员招募”活动,宣讲团成员在讲解历史背景和精神内涵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红色精神的现实意义。在活动中,小学生们积极参与互动,踊跃表达自己的感悟。从对“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的体会,到对“坚定信念、坚持真理”的遵义会议精神的理解,孩子们不仅在思想上有所触动,更立志将这种精神落实到学习和生活中。
    经过持续性的红色精神宣讲活动,团队通过精心设计的调研问卷以及与校领导、老师们的深入交流请教,发现参与活动的600余名学生对红色历史故事的了解程度大幅提升。此外,团队在宣讲过程中凭借新颖的形式、丰富的内容以及显著的成效,多次获得中小学团委的高度表扬,还成功登上了《中国网》《大连日报》、腾讯网等多家主流媒体的报道版面。这些成果不仅验证了团队红色宣讲模式的科学性与创新性,为后续红色文化传播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还充分彰显了红色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强大吸引力和感染力。通过创新的宣讲形式,红色文化得以突破传统传播的局限,以更具活力的姿态走进校园,融入学生的生活。  
     一场宣讲,点燃百颗童心;薪火相传,照亮信仰之路。辽宁师范大学“红色薪火”宣讲团将继续前行,不断优化宣讲内容与方式,用青春智慧打破红色教育与青少年之间的“次元壁”,进一步扩大红色文化的传播范围,让更多青少年在红色文化的滋养下茁壮成长,肩负起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的时代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