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在2023年辽宁省“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荣获佳绩
2024-02-26 22:17:15 来源: 本站原创 作者: 校团委 点击:
近日,共青团辽宁省委员会和辽宁省学生联合会发布《关于2023年辽宁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报》,为深入总结交流经验、选树典型宣传、推动引领示范、激励广泛参与、发挥育人实效,通报表扬一批在2023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单位、团队、个人、项目。
其中,辽宁师范大学团委获评“优秀组织单位”;中外大学生社会实践团、“红色鞍钢”寻访团2支团队获评“优秀团队”;武玉鹏老师、邢骜中同学2人获评“优秀个人”。特此祝贺!
01
优秀组织单位
暑期,我校组织开展以“传承弘扬六地文化,教育赋能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校团委坚持铸牢顶层设计,提前开展校内立项,确定校级重点团队,做好实践前各项准备工作,最终征得来自20个学院、300余支团队的立项申请,其中涵盖校级重点团队35支,校级立项团队191支,院级立项团队93支,动员全校7000余名学生,200余名老师参与活动。校团委组织召开行前仪式,为立项团队统一配发队旗、队服,并给予资金支持;成立“安全专班”收集各团队所在实践地信息,持续对我校实践团队所在19省共计62个实践地进行实时安全天气预警;成立“宣传专班”收集审核各二级学院“三下乡”相关稿件,发布“三下乡”系列推送160余篇,文章阅读浏览量达3万+。我校暑期社会实践重点弘扬辽宁“六地文化”,组建19支辽宁“六地”文化寻访团,积极倡导学生投身文化教育事业;进一步打造品牌支教项目,践行人人争做一次“小先生”的实践工作目标,在打造“明德尚教”等7支传统品牌支教团队的同时,新成立9支支教团队,实现了师范专业相关学院全部建立支教团品牌,为擦亮我校教师教育底色、乡村教育事业振兴发展助力;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大学生在连、兴连、留连的指示精神,推动“兴连英才计划”在大连市中山区落地落实,暑期,校团委与大连市中山区达成校地共建战略合作,并组建中外大学生社会实践团,开展内容丰富的“中外大学生社会实践周”活动。

2024年我校将不断总结实践工作经验,响应共青团辽宁省委关于高校青年实践工作的具体要求,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实践平台与丰富的实践资源,同时加强落实我校“致敬大先生,争做小先生”的实践育人目标,响应时代需求,挖掘文化精髓,做有专业、有特色、有内涵、有意义的社会实践。在营造良好社会实践氛围的同时认真谋划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集中力量推动辽宁高校共青团助力乡村振兴·振兴小站建设。
02
优秀团队
辽宁师范大学
中外大学生社会实践团
01指导教师
武玉鹏、李晓璐
02团队队长
邢骜中
03团队成员
王宇、关凯文、赵书彤、刘燚、阿兹子(乌兹别克斯坦)、靓仔(俄罗斯)、杨氏翠姮(越南)、阿拉(巴勒斯坦)、李子扬(乌兹别克斯坦)
04团队事迹
2023年暑期,辽宁师范大学中外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赴大连市中山区开展实践。辽宁师范大学团委与中山区团区委签订社会实践合作框架协议,挖掘中山区实践资源,引导中外大学生参与中山区建设。实践团队走进具有示范意义的社区、企业、园区等,参观红色纪念场所、展示场馆、走访典型人物、聆听改革故事、体验中华文化。引导留学生深入体验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成就,形成对中国国情较为全面深刻的认知。同时,结合“党建引领团建 共促基层治理”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要求,走进社区面向辖区儿童开展中外文化交流、素质拓展等支教活动。
团队前往大连市中山区政府,参加辽宁师范大学团委与中山区团委举行的校地共建战略合同签约仪式,深入了解辽宁师范大学的办学特色以及中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人才政策,共建战略合作协议包括建立1项机制,建设2个阵地,开展7项合作,采取17项具体举措,其中“中外大学生社会实践周”活动作为长期合作项目被写入协议,为后续活动的深度开展奠定了基础。
团队帮助留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于中国文化与中国发展的理解,前往外来务工子女社区学校开展文化交流宣讲;在青泥洼石桥党建中心,参观大连工人运动史馆,感受革命先烈们英勇斗争精神,学习大连劳模馆的宝贵精神;在著名景区棒槌岛进行徒步研学,让留学生同学深刻感受到棒槌岛深厚的历史文化。
未来,团队将持续引领广大中外留学生群体积极投身实践活动,深入乡村、社区、企业、园区等基层一线开展专题考察等社会实践。鼓励留学生与中国学生发表个人感受,择优遴选优秀作品并发表,推荐优秀个人与宣传作品,进行中外学生实践成果共享。持续开展外宣工作,通过全国学联、全国青联、中国青年报海外账号发布实践成果并鼓励留学生转发。引导留学生通过其个人海外社交媒体积极、友善地记录活动经历,发表个人感受。开展常态化联系和服务来华留学生工作,团结凝聚一批知华友华的来华留学生并作为青年使者培养,辐射影响带动留学生群体增进对中国的感知、理解和好感培养文化传播媒介,打造国际平台。

辽宁师范大学
“红色鞍钢”寻访团
01指导教师
李婕、杨冠云
02团队队长
刘思玉
03团队成员
宋佳怡、墨书涵、闫佳琳、付万秋、曾庆宏、高俊杰、朱金琪、兰金霖、张缔、郑贺元、王乐、张华、吕梦泽
04团队事迹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弘扬辽宁“六地”红色文化精神,深刻领会新时代辽宁“六地”内涵,切实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作用,切实让思政课“走心”“入脑”。我校“红色鞍钢”寻访团(以下简称“团队”)于2023年暑期赴“共和国工业奠基地”之一的鞍山开展寻访、宣讲活动。
2023年3月,在化学化工学院党委的领导和团委的指导下,团队正式组建,并以“寻迹辽宁‘六地’,涵养时代新人”为主题,扎实开展文献整理工作,同时组织关于红色故事、红色人物发掘、宣讲工作的研讨和文稿的撰写准备工作。
2023年6月,团队成员前往辽宁沈阳,走进辽宁大学“青年新语”宣讲团开展调研活动,深入学习挖掘好红色故事和深刻阐释理论的先进经验。
2023年暑假期间,在校领导和学院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寻访团先后去往鞍山市鞍钢高级中学、海城市王石镇中心校、台安县富家镇等地开展寻访、宣讲活动。在鞍钢高中同辽宁团省委副书记(兼职)刘铁,中共鞍山市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鞍山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刘世娟,辽宁师范大学、鞍山市教育局、鞍钢高中部分领导同志、教师共同就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进校园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向“当代雷锋”郭明义、乡村扶贫干部、乡村教师问需问计,就“东北振兴中的青年担当”“当好新时代的好老师”等问题进行交流。为了更好地领会新时代辽宁“六地”内涵,寻访团在实践过程中,走进鞍钢矿业能源管控中心、鞍钢博物馆和鞍山市博物馆等地开展研学活动。在社会实践之后,团队积极将社会实践成果进行创造性转化,相继在校内在开学第一课、校级团学骨干主题宣讲、“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辽宁“六地”红色文化主题宣讲等活动中用青年声音讲好辽宁故事,讲好辽宁青年故事。
“红色鞍钢”寻访团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受到团省委、鞍山市教育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活动相关事迹受到中国经济新闻联播、光明教育家、鞍山日报、鞍山电视台、辽宁师范大学团委等十多家媒体的报道。团队系列宣讲活动被鞍山市教育局纳入暑期“绿书签行动”、宣讲视频被纳入“让红色课堂‘行走’起来”思政微课堂。团队真正做到用实际行动为我省“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贡献力量。
